第三十章 功克襄阳(1/2)
好射手不是他的箭出名,而是因为他射得准。
——苗族谚语
一天,一个投降了大元王朝的南宋大将刘整向忽必烈进献了攻灭母国南宋的一条策略:“先攻襄阳,撤其捍蔽。南宋如果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
襄阳地处南阳盆地的南端,分为襄阳和樊城,分别在汉水的南北两岸,互为依存,跨连荆豫,控扼南北,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宋抵抗蒙古军队的前线重镇。
忽必烈招来达来和努海,想听取他们的意见。
努海说道:“襄阳作为战略要地,是南宋王朝的国之西门,是荆襄防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支撑点。襄阳失,则江陵危。江陵危,则长江之险不足恃。倘若长江天险不再是天险,门户洞开之后便是江南的大片土地无险可守,直接威胁到南宋王朝的首都临安。”
忽必烈思考了一会,决定采纳了刘整先攻襄阳的建议,任命达来为正帅、努海为副帅,率领一支人数众多的军队,对襄阳实施战略包围。
他们赶赴襄阳附近,看到南宋军队防守森严,便先驻扎下来,由努海负责建立陆路据点,作为今后进攻南宋的根据地。
刘整又提出了一条建议:“荆湖制置使吕文德为官贪婪无比,连蝇头小利这样的小财都不肯放过。我们可以用小恩小惠贿赂他,然后再提出我们的要求。”
达来欣然派遣两名元军的使者,带了一副名贵的玉带,前去拜见吕文德。
吕文德果然上钩了,眉开眼笑地收下了玉带。
元军的使者接着提出:“为了保护我们的货物、防止盗贼行窃,我们想在襄阳城的外围筑造一道土围墙,是否可行?”
鬼迷心窍的吕文德竟然回答说:“多大点事儿?修吧,修吧。”
达来立即命令元军在襄阳东南的鹿门山和东北白河城修筑堡垒,建立了包围襄阳的第一个据点。
元军很快在襄阳的外围一共修筑了10余处城堡,完成了对襄阳的战略包围,切断了襄阳与西北、东南的联系,从而全面控制了南宋援助襄阳的道路。
襄阳彻底变成了一座孤城。
达来的军队在陆地上所向无敌,但是,在河湖上却因为水军不力吃了大亏,自己也险些被南宋的官兵活捉,暴露出水军不占优势的弱点。于是,达来让努海负责建立水军,寻求制服南宋的战术优势。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刘整向达来又提出一条建议:“我精兵突骑,所当者破,惟水战不如宋耳。夺彼所长,造战舰,习水军,则事济矣。”
达来一听觉得这个建议也不错,当即命令刘整负责组织制造战船、训练水军,争取早日攻克襄阳。
刘整带人很快制造了5000艘军船,日夜操练水军,又得到了四川行省送来的500艘战舰,建立起一支颇具规模的水军,弥补了元军在战术上的劣势,为战略进攻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从修筑鹿门堡、白河城到完全包围襄阳,元朝军队已经完全处于战略上的优势了。
南宋朝廷这才意识到大期将至,慌忙在全国发布紧急动员令,力争挽救危局,打响了反包围和援助襄阳的保卫战。
1268年冬,南宋将领吕文焕为了打破元军对鹿门和白河的包围,命令襄阳的守军进攻城外的敌军,但是,被努海的军队打了个大败。
随后,南宋与大元的军队在襄阳城的外围进行了长达3年之久的争夺战。南宋军队屡次进行英勇地反攻,均被达来和努海率领的军队击败。
南宋官兵的死伤十分惨重。
1272年的春天,围困襄阳的达来和努海接到了忽必烈加快灭宋的圣旨,立即和汉将刘整率领蒙汉联军,对军事重镇樊城发动了总攻。
蒙汉联军很快地攻破了城廓,占领了外城,进一步压缩了包围圈。
南宋的军队无法突围,只好退到内城坚守。
南宋京湖制置大使李庭芝看到前线的形势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境况,急忙在襄阳府、郢州(今湖北省钟祥)等地招募了3000余人的民兵,指派给民兵领袖张顺和张贵,火速赶往襄阳救援。
临行前,张顺站在阅兵台上,高声地鼓励士兵们:“这次救援襄阳的任务十分艰巨。每一个人都要有必死的决心和斗志。你们当中如果有人不是发自内心自愿奔赴战场,现在就可以离去,不前往要影响救援大事。”
当时,3000名临时组建的南宋水军群情振奋,斗志昂扬,一起大声呼喊道:“坚决完成任务!坚决不做亡国奴!”
救援的战斗正式打响了。
张顺和张贵在高头港集结船队,把上百艘军船连成方阵,在每一只船上都安装了火枪和火炮,准备了足量的强弓和劲弩。
深夜,船队起锚出发,以红灯为信号,乘风破浪,直冲重围。
张贵在前面冲锋,张顺在后边支援。他们的船队冲破了元军的重重包围。当到达磨洪滩的时候,船队被江面上布满的元军船舰层层阻拦,夹在中间,无法通过。
张贵下令官兵强行进攻元军的军船。
南宋的将士们一鼓作气,先是用强弩射击敌舰,然后又用大斧头砸断铁索,所向披靡,硬是冲破了密密麻麻的封锁,转战一百二十里。
达来看到自己的将士被杀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气得在指挥台上直跺脚,却也无可奈何。
黎明时分,南宋的援军胜利抵达了被元军围困了5年之久的襄阳城,送来了食盐与布匹等补给。张顺和张贵的成功救援极大地鼓舞了城中军民的斗志。
检点将士的时候,却找不到主帅张顺,大家惊骇不已。几天以后,襄阳的军民在水中找到了他的尸体,只见他披甲执弓,怒目圆睁,依然保持着英勇杀敌的姿态。
大家怀着沉痛和敬佩的心情隆重地安葬了张顺,并且为他立庙祭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